快捷导航

懂得:下沉乡村,才是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动力2024/2/26

[复制链接]
查看: 31|回复: 0
发表于 2024-2-26 13: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字数统计:3972字 ? 预计阅读时间:约8分钟数字孪生水务https://www.freedoonline.com/北京飞渡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提供三维空间技术、三维引擎技术、CIM平台、三维GIS软件、数字孪生园区城市解决方案等三维全域数据服务平台。飞渡科技一直秉承“在云端,用专家团队+人工智能进行大数据分析,为客户提供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服务”的愿景,致力于BIM/GIS/CIM三维数字底板及高渲染可视化引擎、智慧城市IoC等多种技术的自主研发。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释放的普惠效应、数据和知识释放的扩散效应,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统筹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协调发展,加快弥合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城乡数字化融合发展。

  随着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范畴逐步从早期的中心城市、地级城市为主,到了向县域、乡镇一级下沉的阶段。我国建制县有1万多个,乡镇更是数量庞大,为智慧城市发展开辟了新空间。数字化在提升城乡治理能力、优化城镇公共服务、提高乡镇群众生活品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通过进一步树立数字化思维、运用数字化技术、强化数字化认知推动城乡社会经济数字化转型,释放数字红利,弥合城乡数字鸿沟,以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乡村振兴、以数字乡村发展反哺新型城镇化发展是新阶段的重要课题。

  智慧城市要向乡村延伸下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以数字化助推城乡发展和治理模式创新,全面提高运行效率和宜居度”。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指出,“统筹发展数字乡村与智慧城市。强化一体设计、同步实施、协同并进、融合创新,促进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快形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数字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关于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启动数字乡村试点工作,在117个县(市、区)部署试点,积极探索数字乡村发展新模式。

  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深入渗透,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行政村通光纤和4G比例均超98%;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由2014年的1800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79万亿元,规模扩大了8.9倍;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从2016年底的79.2%上升到98.7%;全国共建设运营益农信息社42.4万个,基础金融服务覆盖行政村比率达99.2%。

  智慧城镇数字乡村正在推进

  目前,各地区围绕智慧城市助力新型城镇化、数字乡村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积极吸收智慧城市建设在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城市治理方面取得的经验,整合运用智慧城市建设中涌现的技术成果和解决方案,在改造农业生产经营、发展乡村数字经济、优化乡村政务服务、完善乡村治理、丰富乡村信息供给等方面,形成了不少典型经验做法。

  1、聚焦产业兴农,积极推进农业生产“智能转型”。

  因地制宜发展“互联网+”农业特色产业,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的数据共享、安全溯源及透明化管理,推动农业生产从数量型、粗放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例如,浙江平湖全面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选定蘑菇、芦笋、西瓜、大米四大平湖特色传统品牌农产品,通过归集气象、农业农村、农合联、统计、应急管理等部门数据,形成农事生产全过程标准化模型,做到精确感知、精准操作、精细管理。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RFID等技术手段,实现生产流通环节信息自动记录并生成二维码,消费者只需通过手机扫描农产品上的二维码,即可显示该农产品的详细追溯信息。

  2、聚焦电商富农,大力培育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

  打造感知体验、智慧应用、要素集聚、融合创新的“互联网+”产业生态圈,辐射和带动乡村创业创新。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充分运用电商发展成果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例如,陕西柞水充分发挥电商在农副产品推销方面的潜力,把发展农村电商作为促增收、扩消费、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依托农村原有商店、超市等经营场所及村民活动中心,推进镇村电商服务站点建设,建成镇村服务站点64个;整合入驻快递物流企业8家,快递物流实现两天内配送到镇村;加强电商人才培训,培育秦岭天下、猛犸很有料等一批本土电商企业;积极推进全网营销,与淘宝、京东、快手、抖音等平台开展直播带货,把“柞水木耳”打造成为闻名全国的“网红”产品。

  3、聚焦服务便农,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

  加快村级便民服务站的设施建设,丰富政务服务事项,深化“全程代办”,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在村镇实现在线办理。例如,宁波慈溪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着力破解农业农村领域政务服务难题,52项农业农村相关事项全部接入政务系统。“双随机”事项覆盖率达到100%。大力推进基层办事“掌上办”“零次跑”,慈溪市傅家路村建成的片区数字便民服务中心,进驻事项19类85项,代办事项11类21项,实现微信在线服务咨询、e公证等服务功能,打造15分钟便民圈,群众办事基本不出村。

  4、聚焦稳定安农,不断提升乡村智慧治理能力。

  完善乡村治理基础设施和工作平台,系统整合基层党建、“三务”公开、便民服务、民情互通、应急指挥等业务和数据,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可视化、融合化。例如,重庆渝北区搭建镇街和村居的全时空在线调度指挥系统,接入“雪亮工程”、农村公路、学校、医院等公共安全视频,建立农村综治基础“数字池”,健全事件处置流程,有效提高农村地区各类传统刑事案例的破获效率。建设推广“村村享”等智慧化治理平台,推进乡村治理过程全貌在线,有效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5、聚焦信息惠农,不断优化乡村信息服务供给。

  围绕农村生产生活服务、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就业培训服务,整合政府及平台企业信息资源,打造立足农业、覆盖农村、服务农民的信息服务平台。例如,重庆巴南区以“益农信息社”为载体,整合资源、构建网络,全区建成村级(含社区)“益农信息社”站点203个。将通信、金融、保险、票务、农资、医疗、法律等信息资源整合进入“益农信息社”,合并现有快递点、村村旺小店、邮乐小店等电商服务平台,融入人社、气象、民政等部门为民服务功能,不断丰富功能业态,增加村民获得感。

  如何推进智慧城市向乡村延伸

  一是注重智慧城乡统筹协同发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释放的普惠效应、数据和知识释放的扩散效应,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统筹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协调发展,加快弥合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城乡数字化融合发展。一方面,要加强智慧城市与数字乡村的方案与成效统筹衔接。充分发挥智慧城市对数字乡村建设的带动引领作用,加强对数字乡村建设的信息化人才、技术、产业和资源支撑。

  另一方面,充分继承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科学路径、有效做法和成熟方案,与农业农村实际有机结合,支持数字乡村平稳有序发展。充分借鉴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根据乡村的资源禀赋和优势特色,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做好数字乡村的整体规划设计,避免“万村一面”,考虑乡村财力物力约束,系统谋划数字乡村的建设与运营问题,避免摊大求全,实现数字乡村可持续发展。

  二是注重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我国绝大部分乡村地区已实现网络覆盖,但在覆盖深度和质量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全国96.6%的乡镇已经建立快递网点,但快递进村的普及度仍然不高。要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建设,提升4G网络和光纤宽带覆盖,推动城市农村“同网同速”,鼓励在有条件的村庄试点5G应用,推动农村网络信息基础设施逐步升级。加快推进农村学校联网,探索采用卫星通信等多种手段实现偏远乡村学校联网覆盖。推动农村道路、水利、电力、冷链物流、农业生产加工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三是分类施策推进智慧乡村建设。集聚提升类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应加强数字乡村整体规划设计,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激活产业、优化环境、提振人气、增添活力;城效融合类村庄具备成为城市后花园的优势和向城市转型的条件,应注重发挥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溢出效应,着力推动城乡产业的融合发展、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信息服务的共建共享;特色保护类村庄拥有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应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赋能文旅发展、促进业态模式创新的潜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发展的良性互促机制;撤并搬迁类村庄,因严格限制新建、扩建活动,统筹考虑拟迁入或新建村庄的数字乡村规划设计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如何推进智慧城市向乡村延伸?

  四是因地制宜发展乡镇数字特色产业。要将智慧乡镇、数字乡村建设从政府投钱做项目的输血模式,变为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的造血模式。在网络空间树立县域、乡镇品牌形象,以网络化链接大市场,以智能化升级改造传统产业,提升本地产品附加值,形成独具特色的智慧经济,打造感知体验、智慧应用、要素集聚、融合创新的“互联网+”产业生态圈,辐射和带动乡村创业创新。在省域、全国分工体系和价值链中谋求更高端地位。

  五是构建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建设标准体系。在已有智慧城市国家、行业标准基础上,要加快制定数字乡村标准体系框架,明确重点标准研制计划,形成我国数字乡村标准化路线图,以科学指导和切实规范数字乡村建设中的技术路线选择和系统建设。尽快出台数字乡村建设指南,为地方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提供工作指引;制定乡村信息服务资源整合共享规范,加强农业农村、科技、商务、交通运输、通信、邮政等站点资源的整合利用;建立数字乡村建设发展评价标准,科学跟踪评估数字乡村整体建设情况。

  六是大力提升乡镇农村人口数字素养。截至2020年12月,我国非网民规模为4.16亿户,其中农村地区非网民占比为62.7%,高于全国农村人口比例23.3个百分点,农村地区人口信息素养较低成为制约智慧城市下沉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充分利用财政资金支持,统筹使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切实提供农民信息素养。大规模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学习农产品直播营销和网络购物,让手机成为“新农具”。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下乡返乡创新创业者和专业种养能手网络技能培训,提升生产经营能力。加强农村电商技能人才培训,推动电商知识和电商技术进村、入户、到人,支撑农村电商产业发展。

  ?

  部分资料来源:陈才 杨帆,智慧城市“下沉”才能高质量发展,中国信息界.?2021,(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账号

本版积分规则

精彩推荐

个人留言

  • 反馈建议:麻烦到管理处反馈
  • 我的电话:这个不能给
  •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

关于我们

云服务支持

精彩文章,快速检索

关注我们

Copyright 旅行深意  Powered by©  技术支持:飛    ( 闽ICP备2023009016号-8 )